失独家庭_很多妈妈们都说自己焦虑,其实我们是输在这里了!!!

2022-05-05 作者:admin   |   浏览(217)

【50岁失独再生容易吗】【55岁失独试管婴儿】【40岁失独想要孩子】【失独家庭找人生孩子】【49岁失独求子】

昨天,跟一位好友聊天,她是俩孩子的妈妈,最近因孩子的教育苦恼不已,十分焦虑......

其实,常常感到焦虑的又何止是这一位妈妈,我身边多数妈妈们都在跟我诉苦各种焦虑,甚至连我自己,面对不断出现问题的儿子,也是时常焦虑......

而在前两天,群里一位妈妈,给我推荐了一篇深度好文,我读完后真的觉得这就是我们时常出现焦虑的真正原因,今天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,也欢迎各位妈妈们能针对于真正困扰我们的问题互相交流,让我们能每天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在育儿的道路上快乐前行!各位家长们,加油哦~

哪些因素引发焦虑?孩子健康和教育位居榜首

报告显示,孩子的健康和教育问题,成为困扰妈妈们的前两位因素。孩子出生后的奶粉、辅食等饮食安全,妈妈最关注;等孩子到了入园、上学年龄,如何给孩子好的教育以及如何教育好孩子,成为妈妈最大的焦虑源。

下面的统计可以从家庭方面了解妈妈们的焦虑原因。

01

在一期《中餐厅》这个节目,有一家客人吃饭,妈妈说,孩子说,再也不出来和我玩了。

赵薇问:为什么,他看不上你哪里?

男孩妈妈接着说:他哪里都看不上我,我在家里的地位被排到最后,他奶奶太宠孩子了,孩子觉得自己在家里的位置是第一的!

对着这位失落的母亲,赵薇说道:你不能让儿子有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,将来你老了,他也觉得你没那么重要,不能太把孩子当回事儿!

她接着说:有些孩子,不给买个平板电脑,就当街抽妈妈耳光这种,就是因为从小把他太当回事了。

赵薇的话让我想到了八姐。八姐以前十分宠溺孩子,在她家里,孩子是家庭的中心,是一家人生活的重心,孩子享受着皇帝般的待遇,有人伺候吃喝拉撒,还得哄开心。

但近年来,八姐常常被孩子弄哭,半夜三更打电话哭诉:我女儿,对着我大吼大叫,还说以后老了不养我,你说气人不气人?

八姐虽然没有想过要养儿防老,但孩子说这话让她伤透了心。她说,她感觉自己和孩子们的隔阂已经越来越大了。自己辛辛苦苦工作,休息时间给他们做饭,但他们就像白眼狼样,从来都不领情。

用她自己的话来说,就是当年带孩子时,流过多少汗,现在就要流多少泪。

八姐的话虽然极端,但细想一下极具道理。八姐与孩子的冲突,就是早些年不辞辛苦溺养孩子埋下的祸根。这样的妈妈其实不少:

●特别强大,尽力给孩子创造了衣食无忧的条件

●源源不断地给孩子零花钱。

●什么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,尽量去满足孩子的需求

●为了给孩子最好的吃穿,最好的学校,最好的房子,让自己累死累活,却忘了让孩子们和自己一起分担责任

●不是自己包办一切,就是花钱找保姆包办家里的一切家务

这样做直接导致孩子们:

●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,并没有意识到挣钱是个辛苦的过程

●习惯了妈妈的付出,却并不会感恩

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,好吃懒做

●一旦满足不了他们,容易做出过激行为: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某,留日五年,从未打过工,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。母亲四处举债,实在拿不出钱,他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。

●一旦让他们改变,让他们承担责任,他们就变得百般挑剔和逃避,是十足白眼狼。

02

已经48岁的母亲,依靠做环卫工10多年,抚养大女儿,如今她的女儿孩子都有了,还隔三差五伸手向她要钱,不给钱就辱骂、吵架、打架这世界真的是不要太疯狂。但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年轻人理直气壮地当个白眼狼呢?

一个人的性格、处事方式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,家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。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,孩子会习惯以自我为中心,性格自私自利、骄横乖张,不懂得宽容,更受不了委屈。他们甚至不懂得礼貌,目无长辈,母亲压根是不放眼里的。

但是,造成母亲育儿教育满盘皆输的原因,还在于父母自己

□1、没有原则地满足孩子所有要求

可谓孩子要风就风,要雨就雨。所以,才有男孩考第一嫌爸妈没钱的热帖。父母养育了孩子,供他吃穿,送他学习各种兴趣爱好班,但在孩子看来,父母给的还不够,父母这块垫脚石还不够高,他们不配拥有他这么好的儿子。

有网友评论(获得高赞)

奥数,围棋,轮滑都需要父母付出金钱来培养,虽然父母已经竭尽全力来培养他,结果他认为都是自己天生就该有的,这样的孩子放到谁家养他也有不满意的地方,比如他是王思聪,这会儿没准在埋怨老爹呢,我要是他父母,赶紧生个二胎,这小子不值得培养,无论为国还是为家。

但孩子变成这样,不都是父母惯的吗?所有的白眼狼,往往就是家庭教育造成的,而父母正是其成长路上的推手。

□2、替孩子代劳一切

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马雅舒对女儿米娅的教育方式。因为凡事代劳,导致已经三岁的米娅连自己提裤子都不会,甚至还因为不会上厕所,要被幼儿园劝退。

米娅并不是唯一,中国有许多米娅宝宝,就是因为家长甘当全能保姆,包办了孩子的所有生活起居,让孩子没有任何机会来学习如何自己做。等孩子到了需要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的年纪,家长想放手让孩子自己做,孩子却根本没有这个能力自理。

03

完美的母女关系,母子关系,应该是同甘共苦、及时互动的,需要双方心里有一杆秤,时刻保持爱的平衡,而不是一方一味付出,一方尽情接受。如果长期失衡,那么种下的不是爱和希望,而是白眼狼和毁灭。有这么几个关键,值得思考:

1、不管是最好的管

要从内心认识到儿童成长需要试误。孩子从生活中汲取的经验与教训,比母亲口头讲一百遍道理都印象深刻。

犯错误是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,只有修够一定课时,他才能真正获得举一反三、自我反思、自我完善的能力。家长要理解过失的价值,看到在孩子成长中,他的过失与成就具有同样的正面教育功能。

很多父母一着急就会替孩子做决定。然而这是错误的。人的天性是愿意遵从自己的思想,排斥来自他人的命令。所以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,为了让他更好地执行决定,我们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选择,从包办型父母,转变为协助型父母。

2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,要让孩子独立面对问题

孩子真正的成长,都是从独立生活的那一刻开始的。第一次独自睡觉,第一次自己洗澡,第一次做家务,第一次做小义工让孩子体会到独自生活的艰辛,从中学会自己出主意,自己解决各种问题,这样才有可能让其具备独立自主的能力。

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温迪?莫格尔就曾说过,当父母倾尽全力不让孩子体验到不适时,他们长大后,反而不知道如何面对正常的挫折。

如果父母对孩子过度帮助和保护,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能为力,从而产生挫败感,以至于丧失独立自主能力。

3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,从承担家务活开始

根据德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,孩子从1岁起,就会形成关于自我的观念,3岁就会进入自尊期,开始寻找自我价值。

孩子为了寻找存在感,会试图去帮妈妈洗碗洗衣服拖地那么,只要他们乐意,有什么不可?

●担心孩子太小,怕磕伤?那洗碗的凳子放稳点呗!

●担心孩子洗不干净?过后悄悄再洗一遍就是!

●体力劳动浪费孩子时间?拜托,这是在教孩子自食其力好吗?

4、向孩子示弱,让孩子帮助你

养育孩子,不仅需要斗智斗勇,它更需要时刻保持平衡,既不能对孩子不管不顾,也不能对孩子溺爱得太深。

杨澜谈自己的教育经历时,曾说:别把劲儿都使在孩子身上,如果自己充实、快乐,有责任感,有情绪管理能力,孩子会模仿你的。

40岁失独想要孩子

还有一种聪明的做法,就是向孩子示弱,让孩子懂得去理解和尊重父母,体验生活中的不容易。否则孩子们心安理得享受着一切,根本不知道知足,不知道感恩,不知道体贴父母。

我们为什么会焦虑?

我们太多的父母,不是付出得不够,而是付出得太多了!

为了孩子有出息,所以自己放弃了娱乐和休闲,省吃俭用。

什么都自己包干了。

所以10多岁的孩子不曾下过厨房帮忙淘米洗菜。

常常一个人在书房,要么看书,要么偷偷玩手机。

父母只要看到孩子坐在书桌前就安心。

其实孩子一直希望去自己尝试做点感兴趣的事。

他们通过付出找到自己的存在感,找到被人需要的感觉。

而不仅仅是一架冷冰冰的读书机器。

每个人都希望能实现自己的价值,小小的孩子也是。

儿子最喜欢我叫他小主人了。

他说自己是小主人,有自己的房间,就要做一部分家务活。

所以每次大扫除,我们家洗手间的地板砖都是他来刷洗,然后我再帮他加强一下。

楼下的快递只要我告诉他,他会马上去拿。

我的另一位朋友,

对她的儿子非常的严格。

而她却说儿子自己喜欢这样。

因为这样做,能看到儿子大大的满足感。

因为他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,也感受到了妈妈对他的赞许和需求。

这种感觉是很美好的,能帮我们唤醒孩子的内在驱动力。

很多妈妈问怎么唤起孩子的内在驱动力?

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安全范围内,让孩子去动手做,实现自己的价值,当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做好了一件事。

而且得到了认同,就会有一种满足感。

而父母要做的不是包办,而是放手,给孩子机会。

而没有提供引导和教育,没有真正的尊重和爱。

失独家庭_很多妈妈们都说自己焦虑,其实我们是输在这里了!!!

结果大多是悲剧收场。

二奕妈真心希望我们所有的家长焦虑越来越少,而陪伴孩子一同成长的快乐越来越多!

最后还有一些焦虑,大家也可以讨论下。

1、分离焦虑依赖孩子

孩子准备上幼儿园,或者刚上幼儿园,妈妈会焦虑:孩子不喜欢幼儿园怎么办?幼儿园老师不喜欢孩子怎么办?孩子在幼儿园受委屈怎么办?

孩子上幼儿园确实需要一段适应时间,也会产生和妈妈的分离焦虑,但就我们两个孩子小时候上幼儿园的经验,孩子其实很快就会喜欢上幼儿园。前阵子大儿天真的幼儿园老师回忆她当时随班车接天真的情形,车门一开,真真就欢快地跑过来,扑到我怀里,准备开始新的一天在幼儿园的快乐生活。那时候,他两岁,去幼儿园从来不会三步一回头、依依不舍。

其实孩子的分离焦虑,并没有大人想象得那么严重,反倒常常是大人的分离焦虑,比孩子严重得多,在幼儿园门口又是亲亲,又是抱抱,又是反复叮嘱,万分不舍。

2、叛逆焦虑控制孩子

妈妈们还焦虑孩子叛逆,两三岁时,担心第一个叛逆期,十多岁时,又开始担心青春期叛逆。除了明确的所谓叛逆期,大人还常常为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乖、不听话烦恼。

我们曾专门写文章讨论叛逆问题,认为所谓叛逆,一是站在大人角度来评判孩子的成长,是孩子的自我不断发展,大人没有跟上孩子的成长,二是大人常常试图让孩子听话,当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,不再是爸爸妈妈的乖宝宝时,大人就觉得孩子叛逆了,但是,没有控制,又何来叛逆?

控制孩子,是部分爸爸妈妈的需要,而绝对不是孩子的需要。有哪个孩子,会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一举一动、大事小情,都严格按照爸爸妈妈的指令来,都处在爸爸妈妈的监控之下吗?孩子不喜欢控制,而爸爸妈妈又常常试图控制,并且享受控制孩子的成就感,一旦在哪怕很小的细节上失去控制,就会产生很严重的不安全感。

一些妈妈会问:孩子从幼儿园、学校回来,问什么都不说,怎么办?又有妈妈会问:如何让孩子敞开心扉,和爸爸妈妈交流?怎么让孩子和爸爸妈妈无话不谈?

敞开心扉、无话不谈,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实现的,保有自己的秘密、保有只愿意和朋友、同学分享的内容,是孩子很正常的需求。反倒是不遗余力窥探孩子一切的爸爸妈妈,恐怕是对孩子的生活,入侵太多。

3、爱的焦虑索取孩子的爱

孩子更爱妈妈,还是更爱爸爸?孩子和奶奶/姥姥/保姆阿姨很亲,会不会不爱妈妈了?孩子爱不爱自己,有多爱自己,也是不少妈妈考虑很多的问题,严重的,就会发展到问孩子如下这般又好笑又难于回答的问题:我和你媳妇都掉水里,你先救哪一个?

恕真心爸妈直言,妈妈向孩子索爱,其中多少有些不那么好的味道,背后可能是试图在家庭中建立超越于夫妻关系之上的亲子关系,或者已经建立了这样的关系。有些妈妈,因为丈夫长期不在家,或者即便在家,也很少积极参与家庭生活,而与孩子发展出一种类似相依为命的关系,觉得什么都不如我女儿/我儿子重要老公根本靠不住,这样的妈妈,一方面会经常索取孩子的爱,一方面会严重地控制孩子。

其实,孩子到底爱不爱妈妈,真的不需要妈妈担心。只要给孩子足够多的爱,孩子一定会对妈妈有同样的爱,只是孩子可能并不像妈妈期待的那样,经常表达、直接表达而已。

再者,孩子有多爱妈妈,真的不那么重要。妈妈不是孩子一生的情人、一生的伴侣,总有一天,孩子会离开妈妈,有自己的爱人、自己的家庭,而且他对自己伴侣、孩子表现出的爱,很可能会超过对妈妈表现出的爱。妈妈们需要及早认识、认同并接受这一点。

与其关注孩子爱不爱妈妈,妈妈们更需要做的,其实是经营与伴侣的爱。夫妻之爱,是家庭第一位的关系,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关系。孩子不会妒忌爸爸爱妈妈,或者妈妈爱爸爸,相反,做一对相爱的爸爸妈妈,也是为孩子未来的幸福家庭生活,做出好的示范,这会让孩子,对爱情和家庭抱着美好的愿景,并且愿意像爸爸妈妈那样,努力经营好自己的爱情和家庭。

4、从众焦虑乐于遵从群体压力

别人家孩子都吃某某奶粉,我们要不要吃?班里其他孩子都报了什么什么兴趣班,我们要不要报?我们不报的话,会不会影响孩子?不少妈妈,还有这样的焦虑,并且常常是被这样的焦虑驱使着,不停地为孩子选择更好的东西、报更多的班儿,花去时间、精力、金钱,同时,也收获更多的烦恼。

真心妈妈之前对这种从众焦虑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认知,直到大儿小升初的那一年,为了解更多信息,登录了一个小升初论坛。哇,不得了,真是热闹,无比多的妈妈(也许是爸爸,但看口气常常不像)聚在一起,不停分享所有关于小升初的信息,哪家学校开始招小五班了,哪家学校根据某某杯赛选拔、哪家学校开始接收孩子简历了。任何一个热门帖子,都是成百上千层楼,里面各种着急、各种无奈、各种打听消息。还有妈妈们来汇报我家上岸了我家被某某学校录取了。

海量的帖子和回复,带来信息,也带来压力,简直是让人觉得,如果没有四方打探消息、没有把孩子送进那些排名中的学校,爸爸妈妈简直就是毫不努力、毫不负责。真心妈妈不愿被如此洪流卷入,一次之后,再也没去。

我们还见过另外一个事例。一位妈妈,生产之后,不停地泡各种妈妈群,不断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,然后就要求家里人遵从、实践,孩子爸偶尔有不同意见,孩子妈就跟他争吵:妈妈群里说的,你居然不信?!我学了多少,你学了多少?!如此盲目从众,毫无主见,实在可叹。

5、孤独焦虑缺乏自己的生活和乐趣

好多妈妈全身心地焦虑孩子,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,除了管孩子,自己无事可做:工作不喜欢,也不想花功夫;家务不喜欢,觉得浪费时间,而且会让自己变成老妈子;没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;丈夫忙工作,缺乏沟通,或者干脆无话可说。于是,生活内容就只剩下了孩子,于是就牢牢地抓着孩子,再给孩子安排这样那样的事,顺便占满自己的时间。

再者,焦虑孩子,也是安全的,会让丈夫、家人,或者周围的其他人看到,自己是如此努力、如此认真、如此负责、如此一切为了孩子、如此奉献一切的好妈妈。责备这样的妈妈没有自己的生活和乐趣,简直是一件是可忍孰不可忍的逆天之事。

如果妈妈把注意力稍微从孩子身上挪开一些,关注一下自己的生活,丰富生活内容,增加生活乐趣,会发现,对孩子的焦虑,可以减轻很多,而且孩子并不会因为妈妈没有全心全意地只关注他,而有什么不妥,恰恰相反,孩子会变得更自主、更自立,更有能力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。

6、竞争焦虑自己停止成长

最后,不可回避的,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,别人都学各种才艺,我们不学,孩子岂不是没有竞争力?别人都上好学校,我们不努力去上,岂不是落后的一大截?别人都去上补习班,我们不上,孩子成绩岂不会有问题?孩子学习不好,就上不了好大学;上了不了好大学,就找不到好工作;找不到好工作,就挣不到更多钱,挣不到更多钱,你让他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?如何生活?

这样的一大套逻辑,简直严密得无法辩驳。但是,即便这个逻辑成立,如何确定,爸爸妈妈做的这些,对实现这些目标有帮助呢?又如何不能相信自己、相信孩子,即便我们不这么做,也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呢?

归根到底,还是焦虑,而这种焦虑,可能有两个根源:一是父母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焦虑,转移给孩子,自认正是没有竞争力的、落后的、成绩不好没上了好大学的、工作不够好的、挣钱不够多的、不够成功的,所以不断逼迫孩子,以免孩子重复走自己的老路;二是自己停止成长,看不到自己的未来,所以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,同时也把全部的压力,转嫁给孩子。

但是,爸爸妈妈为什么不选择自己成长,而把压力全都交给孩子呢?工作不理想,为什么不选择提升自己,以胜任更好的工作?收入不够好,为什么不提升能力,或者更努力地工作,提升收入?看看从巅峰跌落谷底,然后开始一棵棵种树,种出褚橙的褚时健老先生,还有台湾那位退休之后考大学、考研究所的老爷爷,三四十岁的爸爸妈妈,有什么理由认为一辈子就这样了,放弃一切尝试和努力呢?

好吧好吧,写着写着,又开始励志了。不过真心爸妈觉得,做父母,真的是常常需要自己励志,督促自己成长。再者,爸爸妈妈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,不也是为孩子做出的积极示范?与其掉入焦虑的泥潭,万般无奈,何不追根溯源,努力摆脱?

。<失独再生女是哪种><48岁失独要不要生了><56岁高龄失独求子><高龄失独母亲再生育><42岁失独试管婴儿><53岁失独试管婴儿>

参考资料